广交会教育科技藏雷:视源股份“智能”教育是馅饼还是陷阱?

author 阅读:42 2025-04-22 10:00:22 评论:0

广交会上的教育科技:视源股份的雄心与现实

智能教育平板:真的是“智慧”还是徒有其表?

第137届广交会,各路厂商粉墨登场,都想在国际舞台上秀一把肌肉。视源股份也来了,带着他们的“智慧教育场景方案”,尤其是那块所谓的智能教育平板,据说吸引了不少眼球。但说实话,这种展会上的“反响热烈”,听听就好,别太当真。你想想,谁会跑到广交会上去认真研究一块平板电脑?大部分人都是走马观花,看看热闹,真正买不买,那又是另一回事了。更何况,教育科技这玩意儿,不是光靠一块屏幕就能解决问题的。

教育数字化转型:别被“新常态”忽悠了

现在动不动就说“教育数字化转型”,好像不用上几块智能屏幕,不搞点AI互动,就落后于时代了。这纯粹是扯淡!教育的本质是什么?是师生之间的交流,是知识的传递,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。这些东西,跟数字技术有半毛钱关系?当然,我不是说技术一点用处都没有,但如果把技术当成灵丹妙药,以为只要有了智能设备,教育就能突飞猛进,那就是本末倒置。别被那些“未来教学新常态”之类的口号忽悠了,教育的核心永远是人,而不是机器。

希沃大模型:数据驱动还是数据绑架?

希沃搞了个什么“1+N+N”教学大模型,听起来挺唬人的,又是备课、授课,又是学习、评价,恨不得把老师和学生的每个环节都管起来。说是“个性化学习”,我看更像是“数据绑架”。你想想,学生的学习数据都被收集起来,然后根据算法来推送学习内容,这不就是把学生当成小白鼠,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吗?个性化是没错,但这种被数据操控的“个性化”,真的能培养出独立思考的人才?恐怕只会培养出一群只会按照算法指令行动的“数据奴隶”吧。

海外扩张:中国方案的输出,是援助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渗透?

“一带一路”是个好倡议,但什么都要往里塞,就有点变味了。视源股份把他们的“教育数字化中国方案”推广到东南亚,说是“助力当地教育数字化升级”,听起来挺高大上的。但说实话,这种输出,真的只是单纯的援助吗?会不会也包含着某种文化渗透的意图?我们不能一边说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,一边又强行把自己的模式套在别人身上。教育是关乎下一代的大事,必须慎之又慎,不能为了追求市场份额,就忘了初心。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